讲座 | 苏州周边的先民及其文化
时 间:2021.07.04(周日)14:00~16:00
地 点:吴中博物馆二楼多功能厅
人 数:70人
费 用:免费
预约方式:吴中博物馆官方微信

扫描上方二维码
进入官方微信
进入官方微信
考古学视域下的苏州,最早可追溯至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。1985年于三山岛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表明,在当时太湖地区还是一片平原时,古代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狩猎采集。大约7000年前,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马家浜文化发展起来,苏州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。马家浜文化之后是崧泽文化,这一时期文化有了很大发展,社会出现了初步的分化和复杂化,是后来良渚文明的先声。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,以大量精美的玉器而闻名,但是最后神秘消失。后面经过社会发展低谷的马桥文化后,受中原文明的影响,吴越文明开始兴起,成为中华文明发展中浓墨重彩的章节。
学者介绍
陈 淳
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、博导。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,研究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、史前考古学、农业起源研究、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等。
著作有:《中国猿人》,《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》,《当代考古学》,《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》,《考古学研究入门》,《远古人类》,《考古学理论》(修订本),《考古学前沿研究:理论与问题》、《沙发考古随笔》和《从史前到文明》等等。
译著有:《手》,《欧洲文明的曙光》,《骗局、神话与奥秘——考古学中的科学与伪科学》,《考古学思想史》,《龙骨山——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》,《时间与传统》,《考古学:理论、方法与实践》(中文第二版),《族属的考古——构建古今的认同》、《圭拉那魁兹》和《柴尔德:考古学的革命》等。